查看原文
其他

商业航天没看上去那么美

鹿野 泰伯网 2021-04-27

泰伯网 鹿野 报道

Tryul 责编


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。

第一日,华为任正非之女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。

同日,中美在阿根廷达成共识:贸易战休战90天。

数日后(6日)从外媒传来消息,波音取消了一笔卫星订单,该订单据说来自我国某国企。

三起事件并不孤立,它们是一个更大事件的枝叶,这个大事件不言而喻。

与孟晚舟、中美贸易相比,后一事件的传播广度以及引起的关注都十分有限。但是它所传递的信息的重要性,并不逊于前两者。5G与航天,都是美国或西方围堵中国的重要战线之一。

从孟晚舟被捕到波音取消订单,短短几日中,美国SpaceX连发了两枚火箭:3日用一枚“三手”的猎鹰9将64颗小卫星送入轨道;5日又用龙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补充了2.5吨货物。今年是SpaceX成立的第16个年头,继去年全年实现18次发射后,今年会突破20次。

成立于2015年的蓝箭航天是我国火箭创企现阶段的排头兵之一。今年10月底,其第一枚运载火箭“朱雀一号”在酒泉发射,但未能入轨。

当然,蓝箭成立至今才3年多,SpaceX已经成立了16年。

SpaceX的猎鹰1号火箭也是在其成立4年后才进行了第一次发射,2006、2007、2008年连续三次发射失败后,才终于在2008年9月发射成功。此时距离SpaceX成立已经过去了整整6年。

对比SpaceX的时间线,我国火箭创企目前的水平还算正常。至今,时间较早的翎客航天成立近5年,星途探索4年,零壹空间和蓝箭航天3年,星级荣耀2年,神州五行和九州云箭1年。

但是这种对比无异于刻舟求剑,只能聊以自慰。

当我们的商业火箭还在归零的时候,马斯克正在全球大肆收割商业订单,而且已经把火星列为了下一个目标。

外媒曾判断,“如果2022年SpaceX能成功实现大型猎鹰火箭(Big Falcon Rocket,运载能力150吨)的完全回收,中国就要到2030-2035年才能赶上SpaceX”。这是国家队与SpaceX的差距,换做商业火箭公司,这种差距会有多大?

这种差距是巨大的竞争优势,它不仅表现在市场方面,也最终会表现在国家层面。

1420年左右,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在大西洋岸边办了所航海学校。从此,亨利王子的远征船队开始沿非洲西海岸探索整个世界。

1488年6月,船队抵达“好望角”;

1498年5月,抵达印度卡利卡特;

1511年,征服马来西亚的马六甲;

1514年,抵达广东东莞的屯门。

与此同时,西班牙的船队也在远征:

1492年10月,哥伦布率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;

1519年,西班牙人从古巴抵达墨西哥的阿兹特克帝国;

1530年,从巴拿马抵达印加帝国。

达伽马1499年从印度返回葡萄牙,其获利高达远征费用的60倍。于是整个欧洲都行动起来,开始航海探险。

据统计,从1493到1600年,葡萄牙从非洲抢走了27.6万公斤黄金。在对拉美国家300年的殖民中,葡萄牙掠走黄金250万公斤(价值现在1100多亿美元),白银1亿公斤(价值现在4万多亿美元)。

另,西班牙在1521到1544年的40年里,从美洲掠走黄金16万公斤(价值现在70多亿美元),白银445万公斤(价值现在20多亿美元)……

这就是所谓的大航海时代。

我们知道,美国的超级大国角色来自于两次世界大战。然而,美国真正的源头是大航海时代。西方世界之所以在近500年逐步主导全球,其基础也正来自于大航海时代积累的财富与智慧。

大航海时代是对物理世界边界的探索与突破。现在,我们正处于第二次大航海时代的前沿。不过这一次的目的地不是看不见的大陆和国家,而是太空。

本轮探索或将决定下一个500年,如果不能成为冲出世界的主力,可能会失落在未来的太空时代。

商业航天,是未来的关键。

SpaceX在发展过程中,曾获得NASA多方位的支持,技术、人才、订单。

2006年,就在猎鹰1号屡发屡败的时候,NASA给SpaceX投资了2.8亿美元。2008年猎鹰1号发射成功后,NASA马上给了SpaceX一份16亿美元的大订单。另外有报道指出:

“猎鹰火箭和龙飞船的技术是美国几十年航天领域技术的集成和结晶,而不仅仅是SpaceX在短短几年内自己研制出来的。其中有‘阿波罗’登月计划的部分技术和NASA的很多其他机密技术,NASA通过专利转让等手段,使得这些技术能够应用到SpaceX的太空发射之中,从而为NASA降低了卫星发射和空间运输的成本。”

关于NASA被波音和洛马公司联手敲竹杠的故事,都已耳熟能详,在此不多做赘述。

除了NASA不遗余力的培植,SpaceX的成功还得益于国家的支持。自新世纪以来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法律和政策,包括:

2006年版《国家航天政策》中,进一步明确了商业航天的指导方针;

2010年版《国家航天政策》中,提出了鼓励和推动商业航天发展计划,并推广政府对美国商业航天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与使用等;

2013年11月,新版《国家航天运输政策》中,反复强调“商业”“私营”,专门提出要鼓励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商业航天运输业的发展;

2015年5月,美国参、众两院分别通过与商业航天发展相关的《商业航天发射竞争力法》《鼓励私营航空航天竞争力与创业法》;

此外,美国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,如《商业航天法》、《商业航天发射法》、《航天现代投资法》等。

政策、技术、市场、人才,是商业航天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。SpaceX的情况只能说是特例,在短期内集齐了“七颗龙珠”,才得以实现今日成就。

我国的情况又有不同。普遍认为我国商业航天起势于2015年左右,2014年工信部发布《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2015年“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”。我们的商业航天源于“军民融合”政策,是国防技术民用化的一个分支。与我国产业发展的传统路径一致,国家制定产业政策,相关部门、地方政府层层落实推进,第一轮产业化基本上由体制内的人才、技术甚至资金完成。

这种方式存在一个问题,国家的宏观政策对微观体察很难到位,尤其在市场需求、空间方面,可能会比较模糊,甚至出现偏差。

美国航天专家Charles E. Miller日前表示,他对中小型运载火箭的发展方向持怀疑态度,原因是它们的市场认可度很低。

“猎鹰1每发价格是600万美元,猎鹰9每发的价格是猎鹰1的10倍,但每公斤到轨道的成本却比猎鹰1便宜3-5倍。由于用户不想继续为猎鹰1买单,因此SpaceX取消了猎鹰1,猎鹰9成为目前商业发射的主要运载火箭。”

事实上,中小型火箭恰恰是我国商业航天现阶段的主流产品。此外,我国商业航天发射的价格在国际上已经属于较低的水平,新兴的火箭创企在价格上还有多少降价空间也很难说。

我国航天创企中还有大量卫星企业,它们不约而同的搞起了低轨通信星座,但是这些星座多数还处于概念阶段,真正能为火箭企业提供多少市场机会也是未知数。

日前曾看到一篇《拥抱商业航天的黄金时代》的文章,文中表示“航天没有失败,只有尚未成功”。航天或许没有失败,但航天企业一定会有淘汰。

目前,资本是我国商业航天领域最积极的环节:星际荣耀于6月底完成A轮融资;蓝箭则于4月完成B轮后,又于9月完成B+轮3亿人民币融资;零壹空间1月完成A+轮融资后,又于8月宣布完成近3亿元B轮融资。

但是,只有资本成不了商业航天。我国商业航天存在诸多不利因素,而这些不利因素使产业的未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。

首先是国际环境。尽管在G20上中美达成共识贸易休战90天,但美国及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围堵不会有多少缓和,在一些关键性领域只可能会越来越严密,这其中当然有航天。

其次是相关政策。我国的产业政策基本是从宏观得来,自上而下推行,但是缺乏对市场化的准确把握和引导。在这种情况下,极其需要政策执行层面的制度创新,然而从航天领域来看,现有体制很难提供这类创新空间。

这涉及到一个决策层吐故纳新的问题,过程会比较缓慢。整个领域能形成比较统一的关于商业航天的共识,恐怕需要几代人的转换。不仅是50、60后,可能70后被替代之后,才可能在航天产业的开放、转换方面出现切实可行的制度创新。

第三是人才和技术。这一点与政策直接相关,没有制度创新就很难为商业航天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技术。今年9月的张小平离职事件,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。惯有的大院思维在整个体制内根深蒂固,不仅领导者独有,各个层面的员工皆是如此。

……

或许正因为这诸多的不确定性。作为国内商业大潮中最活跃的互联网力量,却甚少涉足航天领域。

美国两大商业航天企业SpaceX和蓝色起源,创始人都是互联网领域的大佬。然而国内同为互联网巨头的BATJ等,却很难发现他们在航天领域的布局。有限的案例是徐鸣转投银河航天,另外腾讯投资拉美的卫星公司也勉强算一个。

可能是真的不看好,至少目前是这样。





深入阅读|点击图片或标题


潮落!自动驾驶搁浅在2018滩头



精读

一带一路:青岛勘察测绘研究院出海记

一号人物周大良祭出视频GIS,中星技术再战IPO

成也确权,败也确权 | 调查

合众思壮:猛龙过江

Satellogic:拉美航天抢滩中国 | 航天创企之2018②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